一、如何做对题
如何做对题?首先学生需要解决的是通过词汇的积累和对句子的理解,达到对文义的大致了解,然后配合老师介绍的解题方法(题型的分拆纵向讲解)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下面从题型的角度来具体说明:
词汇题:
新SAT阅读中的词汇题的考察比老SAT要丰富些,不仅仅是对单词字面意思的考察(本义和引申义的取舍,熟词僻义,词组固定搭配等),其中还有一种是词义的辨析(在文法单项中也有涉及)。例如选项中会同时出现unreasonable和incorrect (都可以表示“错误”),deference和reverence(都可以表示“尊敬”),infringe和trespass (都可以表示“侵犯”),这就把对于词汇简单的汉语含义的理解,上升到了美国本土学生的语感以及语境的使用了。
我们先做个类比:如果我们是一个对外汉语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外问我们量词之间的区别,“只”、“个”、“头”、“台”等,我们是该说一只鱼还是一条鱼呢?其实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我们靠的就是语言,我们会用带入法,觉得“一条鱼”的说法是make sense的,那么答案就是它了。但是如果换成了英文,这就有点令人着急啦!例如上文提到的unreasonable和incorrect的区别,除了文中有“合情却不一定合理”的意思外,还有就是unreasonable这个词的本身就含有absurd (荒谬的)意思,从态度的程度轻重而言的话,这个词是带有一定侮辱性的,从而在上下文中incorrect更合适。
再有上面提及的infringe和trespass区别在于trespass一般指物理性的侵犯,如果用在“权力,风俗习惯等”这种抽象的领域就不太合适了,这些对美国学生就是一个简单的语感问题,但是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使用者而言,我们就需要在平时多注意,多积累,多从语境的记忆单词。当然对于考试培训而言,这就要看一个合格的老师如何给学生系统的总结了(毕竟培训走的是短期速成的路)。其它的词汇题类型:例如“本义和引申义的取舍”,“熟词僻义”等,我们后期会继续解析。
态度题:
态度题最重要的是方向的取舍,正态度,负态度,和中立型态度的判断。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下历史类的建国文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原本中性的词,会逐渐变成现代汉语中的贬义词或者褒义词,这就给学生做题造成了很大的思维定势障碍。
可汗学院的模拟题上有一道题还是很经典的,“prejudice”这个单词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一个标准的贬义词,但是在特定语境的情况下,“偏见”是可以解释为:偏向性的意见或者观点。例如,老程很帅,这就是一种偏向性的意见,所以从理论而言,“偏见”可以指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这样的例子在SAT的兄弟考试ACT考试中也有出现过)。
还有一种态度题的考察特别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小说中),可能一个单词本身它确实只有负态度的含义,但是在结合特定的上下文场景中,它确实也只有取正态度才能翻译得通的情况下,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优先考虑上下文。例如我们在口语中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得冒出一些“dirty words”,但是在很多时间,这个所谓的“脏话”其实并不是表达负态度,而是一种正态度的情感抒发或者感叹!以上都是一些态度题的直接考法。
大家也不能忽视一些态度题的间接型考法,例如很多态度题是结合修辞型考法的。例如可汗学院上有一篇马克吐温的一篇传记性小说,当中考察了一个“walking”,当时的语境是“船在walking", 这明显是一种修辞性考法,因为答案选的是这个"walking",作用是表达作者的幽默,大家需要好好品味这个浅浅的幽默(美国人的笑点确实低啊...)。类似的考法不止一次出现过,在另一篇Benjamin Franklin发表的关于美国宪法的文章中也有相似的考法,只不过修辞从拟人变成了类比,作用之一仍然是幽默(那篇文章的笑点就更低了...)。
最后,大家在背诵态度词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问问自己,这个单词的意思到底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例如很多学生背的这个词fatalistic, 都知道中文含义是“宿命论的”意思,再问问自己宿命论的是什么感情色彩呢?下面是韦氏字典上的解释:a doctrine that events are fixed in advance so that human beings are powerless to change them,从解释中大家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负态度题。所以在曾经的考场上,它的同义词是可以对应"resigned", 表示“放弃的,绝望的”含义。
二、如何避免犯错
如何避免犯错?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及的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做的事了。很多学生就算答案做错,也不一定是答案错的很离谱。而是在两个选项间纠结的时候,不知如何取舍,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这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而得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看看一个孩子是如何思考的,为何会纠结?在态度题中可能是因为态度词的程度强弱没有把握住?在词汇题中可能是因为代入了
这里简单的就其中一个问题稍作展开: “推理过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错误,因为SAT也是有推理题存在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不该推得时候推理,就是这个“度”过了。例如文中提到一个人走路的声音大,敲门的声音大,那么我们放着“这个人弄出了一些声响”这个选项不选,而去选择“这个人性格上很暴力”,这就是明显的推理过度了。这个思路极其有可能是受中式语文的逻辑印象,不少语文老师为了追求文章中心大意的所谓的“深远”,而从造成了很多考生放着简单的选项(恰恰是对的选项)不选,而去选择“有深度”的错误答案,这种思路是需要调整的。
请牢记:SAT因为词汇量和文章的深度,确实会让人感觉这是一门有很有深度的考试,这个没有错。但是大家也别忘记了,在官方指南的书上,考官明确说明了SAT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一门“evidence-based”的考试,也就是一切都得依循着文中的证据。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简而言之,SAT阅读从内容上而言很有深度,但是从答案上而言,挺幼稚的。
文章背景对于解题的帮助
请大家记住,了解文章的背景仅供辅助做题,绝对不能上来就使用,尤其是在历史类或者科技类文章中,这里简单谈一下历史类中的建国文献背景知识对于做题的帮助。
从目前考过的文章来看的话,历史类文章考察的主题还是相当有限的:女权、国家政体形式、法案类(独立宣言等)、法律。历史类文章的人物考察的大部分也是经典人物,例如:Thomas Paine, John Adam, Benjamin Franklin, Abraham Lincoln, Elizabeth Stanton, Edmund Burke, Henry Thoreau等,提前了解这些经典人物的价值观对于提前预测文章的核心思想会有很大的辅助。例如他们支持美国邦联还是联邦制?对于“恶法”的容忍度?对于有缺陷的国家政体的容忍度?反对女权主义的政客们他们常见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性格上是极端的还是理性的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说SAT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例如今年10月老程在泰国清迈的考场上,当一翻开看到第一篇小说是《简爱》,历史类文章是《常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笑,笑得是这两篇文章老程非常熟悉,哭得是这么考真的好么?不是说好的考试很公平么?那么读过的孩子做起来一定要舒心很多,但是反过来一想,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SAT阅读解题技巧解析”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接下来的复习有更好的帮助和启发,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本频道更新,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