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北美
P2 Question 11-21
Q11
答案:B
解析:主旨题。全文探讨了metaphor(隐喻)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的。第一段讲述了一个详细的例子,就是通过一个已经去过某个城市的人对另一个没有去过这个城市的人,通过metaphor方式的描述来造成其对这个城市的深刻的观点影响,在能亲身测试这个城市实际样子之前,用metaphor方式描述观点的人对另一方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第二段讲述了研究者Paul Thibodeau 和Lera Boroditsky对metaphor影响人思维方式的效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应的结果;后面的部分讲述承接上面的实验结果继续了对比实验以及相应的新结论。综上所述,只有B选项最符合。
Q12
答案:C
解析:题目问的是文中广泛使用哪种证据。分析第一题已知除了第一段之外,后面的内容都围绕着研究者PT和LB两人的各种实验结果的对比和相应结论,所以最广泛使用的证据就是C选项:results from experiments,所以答案选择C。
Q13
答案:B
解析:词汇题。问的是line9的单词“conjures”的意思,conjure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念咒召唤,想象”,在句中的意思,就是在一个人用了metaphor的表达描述了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然后另一个马上conjure 一幅画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出一个画面来。选项中只有B选项“summon”意为“召唤,召集”能够和句中conjures的意思相近,都是表示凭空想象的意思,其余选项都不符合,所以,综上所述,答案选择B。
Q14
答案:D
解析:题目问的是第一段作者表明metaphor的功效和作用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的。已经说过第一段是通过一个已经去过某个城市的人对另一个没有去过这个城市的人描述说这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充满各种垃圾和各种污秽物的巨大的臭水池,然后作者描述说无论这个描述到底正确不正确,在另一个没有去过这个城市的人心里已经建立了对这个城市形象的基础。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是符合正确答案的,因为强大的精神层面的联系建立基础。不存在humorous image,也不存在质疑(challenging),也不存在真理与谬误(truth and falsehood),所以其余三个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Q15
答案:C
解析:twins题中对上一题的循证,关键句在于“How close…matter”,就是我们如上所说的,至于选择的来描述这个城市状况的这个比喻是不是真实贴切,有待质疑其实都不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真正重要的时候这个比喻已经在我的心里建立其对这个城市形象的印象,所以显然,这个题的答案就只能选择C选项。
Q16
答案:A
解析:词汇题。Line25的power的意思,其实说的是比喻有强大而微妙的影响我们思考和判断的一种力量,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性质的力量,也就是第一段那个例子可以说明。结合选项,只有A选项,controlling influence可以选择。
Q17
答案:A
解析:推断题。问的是从文章可以推断出大部分撤销第一份报告解决方案的学生把Addison地区的犯罪当做一种代表了什么性质的东西。回归原文,在第一份报告中,把crime用“野兽在市区猎食”和“野兽潜伏在社区”这种语言来描述,然后75%的参加调查的学生提出对这种crime的解决方案是采取强制执行或者处罚等手段,,军事手段等,只有25%的学生建议社会改革为解决方案;在第二份报告中,其余都是一样的,只是把crime用“受病毒侵袭的城市”和“瘟疫”这种语言来描述,然后这个在阅读完这个版本之后,学生的选择发生了改变,56%的人选择强制的法律执行手段,选择社会改革的人数百分比上升到44%。显然是在阅读第一份报告的时候,这些参与调查的占据了绝大部分、高达75%的人根于crime的语言描述是把crime当做了对社会有强度威胁的犯罪,才会提出以强制的法律手段或者严格的处罚,必要时用军事手段为解决crime的方案,所以这个推断只能选择A选项。
Q18
答案:C
解析:循证题。问的是哪一部分最能表现出通常人们并不知晓有隐喻性质的语言会影响他们做决定。这个部分应该定位到原文最后一段中,line50行起,当研究者T和B这两个人让参与调查的人来确认是报告的哪一部分文字最影响他们的决定方案时,大部分认为是犯罪的统计数据影响的,根本不是因为描述的语言差异。也就是C选项。
Q19
答案: D
解析: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目的。最后一段是说极少的人能意识到metaphor的语言表述会对他们的决定有影响,研究者又用同样的报告做了更多的实验,但是在报告中没有使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甚至只是把crime只是单纯描述成“beast”或者是“virus”,结果还是和之前类似。当研究者要求参与研究的人在阅读crime报告之前,提出一些“beast”或者“virus”的近义词来代替,而这些crime报告也把metaphor相关的描述都完全省去了,然后结果依旧类似。最后得出一个结论:metaphor只在他们编好的情节故事中起作用。所以这是在强调全文讨论metaphor在影响人们思考做决定的一个先决条件:in a framed story。只能选择D选项,这并不是承认实验相关的一个weakness,对metaphor的实验研究本身并没有说有问题,所以B选项是不能选的。
Q20
答案:D
解析:图表信息题。假设参与将crime比喻成“beast”和“virus”实验的人数相等,下面哪一个陈述是不能被图1验证。看图对照选项一一验证。A选项说,支持强制管制(enforcement)的,用“beast”metaphor描述所占据的人数比用“virus”metaphor描述的人数多,前者在图表中占比快接近80%,后者占据约40%,绝对不到60%,表述正确;B选项是讨论改革制(reform)的,说“virus”metaphor的人数比“beast”metaphor的人数多,前者在表上占据40%,后者刚过20%一点,所以表述正确;C选项是整体比较,说整体支持改革制(reform)人数百分比比整体支持强制管制(enforcement)的少,总体百分比约是30%+50%<78%+60%,这个表述没问题。只有D选项不对,说支持改革制(reform)的,因为“beast”metaphor导致的人数百分比是因为“virus”metaphor导致的人数的两倍,前者约是30%,后者约40%,绝对不到60%,这个表述一定错误。
Q21
答案:A
解析:图表信息题。问的是哪项表述能被图2所支持。A选项表述正确,因为提供“beast”或者“virus”近义词导致的支持enforcement和支持reform的人数基本相等,都在40%到60%之间,图上可以看出,因此正确;B选项错在the greatest number;C选项错在decreased;D选项错在much larger,表上看两者是差不多的,这三个选项都不能从图2看出,因此只能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