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名学生备考托福写作,在独立写作部分,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我们姑且称这位少年为张同学。
张同学的作文,问题本来不大,篇幅足够,思路清楚,语法错误频率较低。唯一麻烦的地方就是,他写句子,提笔总要斟酌良久,颇费一番思量,才肯成文。三十分钟应该完成的内容,往往要花两倍的时间。如此,尽管作文质量不低,却仍然不能应对严格限时的机上考试。
关于这个问题,一方面与他沟通作业完成情况时可以探知,另一方面,从他作文中长句之拗口程度,也能对其推敲的纠结过程见出一斑。
张同学的情况,是有代表性的。因此,我教他自己面对问题的方法,应该也是有普遍意义的。
我对张同学说,平时作业里,尝试记录自己思索的过程,把动笔之前对于句子的初步构想(first draft)记下来,待到成文后,与最终版本(final draft)对比,看一看哪些地方不同了,那不同之处,大概便是令他反复斟酌的节点。
而一个人的思维常有惯性,留心多了,可能会发现,最缠绕你神经的,往往都是类似的问题。在张同学那里,具体的表现便是定语从句这个语法现象。这样,通过一个记录——对比的过程,像倒带一样,照见自己的问题所在,缩小问题范围,张同学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击破难点,提升自己的应试水平了。
把这样一个细微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在于提示同行们学生之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带他们演练反诸己式的内省方法可能更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是想申明“对比”这一方法本身的力量。无论教与学,都不妨一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