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参考译文(test2)

2022-06-08 10:01:25

  

  PASSAGE 1 参考译文:

  玻璃板制造:浮法工艺

  早在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和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制造玻璃,当时制作出的玻璃只不过是沙子、碳酸钠 和石灰的混合物而已。该混合物被加热到约1500摄氏度时会变成熔质,慢慢冷却后会硬化。最早成功制出透明、平整的玻璃的工艺中包括旋制法。该制法非常有效,因为玻璃在由软变硬的过程中不会接触任何表面,因此可以一直保持完美无瑕的状态,最后通过“火处理”收尾。然而,该过程耗时很长,而且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

  尽管如此,人们对平整玻璃的需求很高,全世界的玻璃制造者都在寻找可以连续制造玻璃的方法。第一个连续带式工艺过程是用两个高温滚轴挤压熔化的玻璃——类似老式的轧板机。该工艺可以连续不断地制造几乎各种厚度的玻璃,但是滚轴会在玻璃板的两面都留下痕迹,这就需要对玻璃进行打磨和抛光。这一过程会磨去约20%的玻璃,而且所用的机器也很昂贵。

  Alistair Pilkington发明了浮法玻璃制造工艺。该制法可以用来制造用于建筑物上的透明、有色的加膜玻璃,也可以为车辆提供透明的有色玻璃。Pilkington 一直在反复实验,研究如何改良熔化工艺。在1952年,他 萌生了用熔化金属作基床加工玻璃板的想法,有了这样的金属液槽,就可以彻底淘汰滚轴了。该金属的熔点必须低于玻璃的硬化温度(约600摄氏度),但同时沸点要高于熔化玻璃的温度(约1500摄氏度)。最符合这些条件的金属是锡。

  实现这一想法的另一个条件就是重力。重力可以保证熔化金属的表面完全平整且水平。因此,把熔化的玻璃浇在熔锡上时,玻璃的下表面也会完全平整。如果玻璃能够保持足够的高温,它就会在熔锡上慢慢流动,直到其上表面也平整、水平,并与下表面完全平行。一旦将玻璃冷却至604摄氏度或更低,玻璃就会 硬化到表面不会被刮花的程度,这样就可以通过滚轴将其运送到冷却槽了。玻璃和锡的表面张力相互作用会使成形的玻璃板的厚度稳定在6毫米。幸运的巧合是,当时市场对玻璃板的需求有60%是6毫米玻璃板。

  1953年,Pilkington建立了一个试点工厂。到1955年为止,他已经说服他的公司建立成套的工业装置。然而,他们经过14个月的不间断生产且每个月花费10万英镑,才在厂里首次生产出可用的玻璃。而且,他们 在成功生产出能投人市场的玻璃之后,就将机器关闭了,为的是在接下来几年能够持续生产。当机器再次投人生产时,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来使生产流程走上正轨。1959年,他们终于成功了。如今浮法制玻工厂遍布全球,每一个工厂都能够15年不间断地日产玻璃千吨。

  今天的浮法制玻工厂可以生产出接近光学质量的玻璃。在容纳了2000吨熔化玻璃的熔炉内,同时进行着多个程序——溶化、精炼、均质化。这些过程发生在由高温驱动的熔化玻璃流的不同区域,并汇总成为一个长达50小时的无间断熔炼过程,向金属液槽平稳、连续地提供玻璃。接着玻璃会被送往加膜区,最后 会被送达热处理区——该区域能够缓释玻璃内部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浮法制玻的原理不曾改变过。然而,玻璃制品却经历了巨大变化:从之前单一的6.8毫米玻璃板到如今的亚毫米级至25毫米区间任意厚度的玻璃板;从之前很容易被内含物和气泡损毁 的玻璃带到如今接近光学完美的玻璃。为了保证最高质量,每一个生产阶段都有监察。偶尔,在精炼过程中 也会有一个气泡未被排出,一颗沙粒没有熔化,或是液锡的波动导致玻璃带产生波纹等情况。自动的在线监察有两项任务:一是向上游(生产前阶段)报告生产过程中可以修正的纰漏。监察技术可以在玻璃带上实 现每秒超过一亿次的测量,以定位肉眼无法辨认的瑕疵;二是让下游(生产后阶段)计算机操控刀具切割掉有瑕疵的部分。

  浮法玻璃是按平方米出售的。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计算机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玻璃的裁割方案,以实现浪费的最小化。

  TEST 2 PASSAGE 2 参考译文:

  小冰期

  A.本书详细讨论了小冰期和其他气候变化,但是在我开始部分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供一个相关的历史背景。我们倾向于认为气候是不变的(与天气正好相反)。然而,人类自存在之日起就一直受到气候变化的支配——过去的73万年间至少出现过八次冰河期。自从大约一万年前的上一次大冰河期的末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凭借非凡的投机手段适应着普遍存在却并不规律的全球变暖。他们制定了各种策略,以便在周期性的大干旱、连绵数十年的暴雨或罕见的低温环境中存活;他们发展的农业和畜牧业给人类 的生活带来了革命;他们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美洲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前工业化文明。但是,气候骤变带来的恶果——饥荒、瘟疫和苦难,往往十分严重。

  B.小冰期大致从公元1300年持续到19世纪中期。仅两个世纪以前,欧洲遭遇了周期性的严冬,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冰川的高度达到史上最低,冰岛周围常年被浮冰环绕。小冰期的气候活动不仅在塑造现代地球环境方面发挥了作用,也为如今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现象提供了温床。然而,小冰期远非一个深度冰冻期,它实际上是由大气与海洋之间复杂难解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持续期普遍短于25年的一系列不规则气候剧变的集合。这样的起伏波动先是带来周期性的严冬和东风,然后又突然转变为持续数年的春季暴雨、夏季早雨、暖冬和频繁的大西洋风暴,抑或周期性干旱、轻东北风和酷暑热浪。

  C.重构过去的气候变化极其困难,因为系统的天气观测仅仅在几个世纪之前才始于欧洲和北美洲。印度和热带非洲的记录开始得更晚。至于有记录之前的年代,我们只有“代理记录”——大部分根据树木的年轮和冰芯(的数据)重建,并辅之以少量不完整的手写记录。如今,我们拥有几百份树木年轮的记录,遍布北半球和赤道以南的很多地区;我们还从南极洲、格陵兰岛、秘鲁安第斯及其他地区钻得的冰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温度数据时该记录进行补充。我们很快就要掌握北半球大部600前年的年度冬夏温度变化了。

  D.本书讲述了过去10个世纪间气候变化的历史,还介绍了欧洲人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所采用的一些方法。第一部分描述了中世纪暖期,大致从公元900年持续到1200年。在这三个世纪中,古斯堪的纳维亚的航海者们从欧洲北部出发探索北海,在格陵兰岛定居,并探访了北美大陆。当时的气候就像大冰河期之后的所有时期一样,并非始终如一的暖期:雨量和温度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当时欧洲的平均温度和现在差不多,可能稍低一点。

  E.众所周知,大约从公元1200年起,格陵兰岛和北极开始降温,小冰期到来。由于北极浮冰向南扩散,古斯堪的纳维亚向西的航海路线变更至开放的大西洋,然后一切航行都终止了。北大西洋和北海的风暴增加。1315年至1319年间,更冷更潮湿的天气降临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横扫整个大陆的饥荒。到了1400年,天气明显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狂风暴雨的几率大增,间或出现气温急转直下,在16世纪末的几十年寒期时降到谷底。在那些正在兴起的城镇里,食品供应向来重要,而鱼类是至关重要的商品。鳕鱼干和鲱鱼干已成为欧洲鱼类贸易的主要产品,但是水温的变化迫使渔船驶向更加远离海岸的海域。巴斯克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最先造出了能够适应在寒冷、多风暴的大西洋中航行的离岸渔船。在人口增加时期,对食物供应的关心导致了北欧渐进的农业革命。这次革命带来了集中的商业耕种,以及为了种植动物饲料而在非农作物用地上进行的土地开垦。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使得部分国家能够实现粮食和家畜的自给自足,为抵制饥荒提供了有效保障。

  F.1850年以后,全球温度开始逐渐上升,拉开了现代暖期的序幕。一大批欧洲居民——从渴求土地的农民,到不堪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由马铃薯枯萎病引起)的饥民——移居到了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非洲南部。1850年至1890年间,由于集中式欧洲农耕法传遍全球,数百万公顷的森林和林地毁于拓荒者的斧下。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荒使得巨量的二氧化碳被排人大气,并引起第一次人为的全球变暖。到了20世纪,由于矿物燃料的使用激增、温室气体量的持续增加,气温攀升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温的速度加剧。小冰期被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取代,其显著特点是长期、稳定的升温。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如五级以上的飓风,正变得更加频繁。

  TEST 2 PASSAGE 3 参考译文:

  嗅觉的意义和力量

  对气味的感觉,或嗅觉,是十分强大的。气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均对我们产生影响。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吸入周围的气味却并不自觉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只有当嗅觉因某种原因受损而失灵时,我们才开始意识到嗅觉在我们的幸福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A.—项由Anthony Synott在蒙特利尔的Concordia大学开展的调查要求参与者评价一下嗅觉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很明显,嗅觉能够唤起强烈的情感回应。某种和愉快经历相关的气味会带来欣喜之感;污浊的气味或与糟糕经历有关的气味则可能让人恶心得面部扭曲。这项调查的应答者们觉察到自身很多对嗅觉的好恶都基于情感联系。这样的联系在强到一定程度时,会让大众普遍不喜欢的气味变得令特定个体愉快,也会让大众公认为芬芳的气味变得让特定个体讨厌。因此,对于气味的感知不单单包括对其本身的感觉,也包括对与其相关的经历和情感的认知。

  B.气味是社会联系的重要线索。一位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如果不去触碰和嗅闻你所爱的人或物,那么你们之间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系。事实上,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后就会辨识母亲的气味,成人也往往可以通 过气味辨认自己的孩子或伴侣。在一项著名的测试中,被测女性和男性都能够仅通过气味在相同的衣物 中区分自己的配偶穿过的衣服和其他人穿过的衣服。大部分被测者在参加测试之前,很有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气味也能成为辨认家庭成员的线索。然而正如试验所揭示的,就算没有这样的意识,气味仍然会给人留下印象。

  C.尽管嗅觉对我们的情感和感知生活都很重要,但它可能在很多文化中仍是最不受重视的官能。嗅觉遭受轻视的原因常常被归结为:相对于十分重视嗅觉功能的动物而言,人类的嗅觉功能较弱而且不发达。虽然人类的嗅觉确实不如某些动物的那样杰出,但是仍然相当敏锐。我们的鼻子能够分辨成千上万种气味,也可以感知极微量的气味。

  D.然而,嗅觉是种非常难以捉摸的现象。气味与色彩不同,例如,在很多种语言中都很难给气味进行命名,这是因为特定的词汇根本不存在。我们想要描述某种气味时,只能说“它闻起来像……”,绞尽脑汁地表达我们的嗅觉感受。气味也无法记录:没有有效的方法能够捕获或长时间地保存气味。在嗅觉的领域,我们只能勉强依赖描述和回忆,这就涉及对嗅觉的研究。

  E.迄今为止进行的多数关于嗅觉的研究都具有物理科学性质。对于气味的生化组成的了解已有了重要的发现,但是很多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答。研究者们还需要判断嗅觉到底是一种还是两种感觉种感觉回应气味本身,另一种感觉记录空气中无味的化学成分。其他未解的问题包括鼻子是否唯一受气味影响的身体器官,以及如何客观地测量无形的气味。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对于研究者来说,对嗅觉心理 学的兴趣势必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F.然而,嗅觉并不只是一种生物学和心理学现象。嗅觉具有文化属性,因此也是一种社会学和历史学现象。嗅觉被赋予了文化价值:在有些文化中具有冒犯意味的气味到了其他文化中可能就变得可以为人所接受了。因此,我们的嗅觉是与世界进行互动的手段和模式。不同的气味能为我们提供私人的、感情充沛的经历,我们赋予这些经历的价值又会被社会成员以极个人的方式吸纳。重要的是,我们对气味所持有的共同感受能够帮助我们区分自身与其他文化群体。因此,对于气味的文化历史研究确实是深入人类文化本质的钻研。

  TEST 3 PASSAGE 1 参考译文:

  用激光回击闪电

  很少有比雷暴天气更令人感到恐怖的天气了。仅在美国,猛烈的雷暴电流每年都会造成大约500人死亡或重伤。云层翻滚而来的时候,在户外打一场轻松的高尔夫成了一件异常可怕的事情,无异于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孤身一人在户外的高尔夫球手可能是闪电最喜欢攻击的目标。此外,闪电也会带来财产损失。每年闪电会对美国电力公司造成超过一亿美元的损失。

  不过,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正在策划回击闪电的方案。他们已开始通过实验测试中和雷暴电荷的各种方法。今年冬天,他们将直面雷暴:使用配备的激光器射向空中的雨云,使其在闪电出现之前放电。

  迫使雨云根据指令释放闪电并非一个新想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者们就尝试过把带着拖曳线的火箭射入雨云,以期为这些云层发出的庞大的电荷群搭建起便捷的放电路径。由于受到建在加利福尼亚的电力研究所(EPRI)的支持,这一技术在佛罗里达的州立大学试验基地幸存到了今天。EPRI由电力公司资助,现正致力于研究保护美国输电网不受闪电袭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火箭让闪电击向我们想让它去的地方,”EPRI的闪电项目经理Ralph Bernstein如此说道。该火箭基地现在能对闪电电压进行精确测量,并可以让工程师们检测电气设备的负载。

  不良行为

  虽然火箭在研究中功不可没,但它们无法提供闪电来袭时所有人都希求的保护。每支火箭造价大约 1,200美元,发射频率有限,而失败率却高达40%。即使它们确实能够引发闪电,事情也无法总是按计划顺利进行。“闪电可不那么听话”,Bernstein说,“它们偶尔会走岔路,射到它们本不该去的地方。”

  但不管怎样,有谁会想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射成群的火箭呢? “射上去的肯定会掉下来,”新墨西哥大学的Jean-Claude Diels指出。Diels现在正在负责一个项目,该项目由ERPI所支持,试图通过发射激光使闪电安全放电——安全是一项基本要求,因为没人愿意把他们自己的性命或他们的昂贵设备置于危险之中。有了迄今为止的50万美元的投入,一套有巨大潜力的系统装置正在该实验室慢慢成形。

  这一系统装置的想法始于大约20年前,当时正在开发大功率激光器从原子中提取电荷并生成离子的能力。如果激光器能够生成一条直达暴雨云的离子线,就可以在闪电电场增强为一股无法控制的涌流并击破空气之前,用这条传导通道把电荷引导到地面上来。为了防止激光器本身受到电击,不能把它直接对准云层,而是要把它对准一面镜子,让激光通过镜子折射向天空。要在靠近镜子的四周布置闪电传导器从而 对其进行保护。理想的做法是,云层遥控器(枪)要比较廉价,以便能够把它们安装在所有重点电力设备周围;另外还要方便携带,以便在国际运动赛事场地中用于使逐渐聚积的雨云失去威力。

  绊脚石

  可是,仍存在巨大的绊脚石。激光器并不方便携带:它是个能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Diels一直想要缩小它的体积,并表示很快就会有小型桌子大小的激光器了。他计划在明年夏天用真正的雨云来实际测试这个更容易操作的激光系统。

  Bernstein表示,Diels的激光系统正在引起各电力公司的广泛兴趣。但他们还没有准备好EPRI提出的500万美元——开发一个让激光器更小巧、价格也更便宜的商用系统的所需资金。Bernstein说:“我还不能 说我已经拿到钱了,但是我正在为之努力。”他认为,即将进行的实地测试会成为一个转折点,而且他也在期待着好消息。Bernstein预言,如果一切顺利,这将吸引“排山倒海般的兴趣和支持”。他希望看到云层遥控器的最终价格能定在每台5万到10万美元之间。

  其他科学家也能从中受益。如果手上有了控制闪电的“开关”,材料科学家就可以了解强大的电流遇到物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Diels也希望看到“互动气象学”问世——不仅仅是预测天气,而且能控制天气。“如果我们能使云层放电,我们也许就能左右天气,”他说。

  而且也许,Diels说,我们将能够对抗一些其他的气象威胁。“我们认为我们也许能通过引导闪电来阻止冰雹,”他说。雷,来自于闪电的冲击波,被认为是大暴雨——典型的雷暴天气——的触发器。一个激光雷工厂可以把水汽从云层中震出,这样也许可以阻止威胁庄稼的大冰雹的形成。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今年冬天雨云聚积的时候,持有激光器的研究者们就能第一次对其进行回击了。

 

考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