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意群阅读的逻辑悖论
按意群阅读,这种说法从目的上讲是正确的,但在逻辑上是个悖论;从实践上讲,按意群阅读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是达成该目标的具体方法,它强调了要达到的目标,却忽视了认知训练的基本过程。
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容易read the sentence word by word,老师为了纠正这种习惯,就会讲:要按意群阅读。老师通常情况下会给出例句,讲解其中的若干意群。站在老师的角度,句子中意群的划分是明晰的;但是对学生而言,一个难句的意群划分往往是模糊和艰涩的。
意群,顾名思义就是一组词共同构成一个意思上的主体,一个句子由多个意群构成。
按意群去读,是知道了意群的划分之后才能做到的,不知到哪些词构成一个意群,就无法按意群阅读;而知道意群的划分往往是在读懂句子若干成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所以,按意群阅读,这种说法从目的上讲是正确的,但在逻辑上是个悖论;从实践上讲,按意群阅读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是达成该目标的具体方法,它强调了要达到的目标,却忽视了认知训练的基本过程。
对一个难句的意群划分,在知识上表现为语法的实践,所以,老师在讲解时多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但是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是没有时间让读者去检验语法知识的合理性的。快速阅读靠的是语感,而不是语法知识。因此,从感觉层面去感知句子的结构,更能体现认知的基本过程。
一个句子,对于语感较差的读者,视觉上首先表现为一串词汇。而不是意群已经划分清楚的句子。当单个名词做主语时,读者立刻就能识别句子的主语是谁,但是当该名词被一大堆修饰和限定成分前呼后拥时,这个核心名词就变得云山雾罩,难以识别。就如同一个人平时总是以一种面目示人,后来突然戴上了帽子,围了围巾,戴了墨镜,穿上了大衣和裤子,视觉识别上就产生了障碍。比如以下两个句子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