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技巧:
(1)主题题:一般在第一题,也会在中间2,3题,出现在末题的几率很少,解题方法就是从中心词(论述对象),配合TS(往往在首段出现,记住“从前不从后”,以前的主旨为准),有时还要将下面的细节段落的层次关系概括考虑入内,得出答案。如果大家在突破时边读边想的话,该题花不了15秒就能看出,然后用以前积累的错误项的标志来“审核”(注意永远不要用“排除法”来解这种题,否则浪费的时间是无法弥补的!),哪些标志呢?主要记住细节段中的举例事物,唯一性,绝对性词汇就行了!
(2) Insgroupsto题型:注意直接出现insgroupsto字样及可能出现的“变体”,判断方式为该题问的是一种“因果联系”,及作者提到A是为了什么,这个A可以是例子,或是一个论证细节等等,那事不疑迟,立刻从题干的事物出发回原文定位,然后迅速判断此层面的逻辑关系,然后决定是向上还是向下找几行,找到那个原因,提取“中心词”(有显著特征的词)然后在5个选项中识别出来,填上答案,不出30秒。
(3)作者态度题:回忆问及的事物是否给过“情态形容词或副词”修饰过,注意是“回忆”,对于这类词前面我已说过要特别注意留心,诸如unfortunately, regretful,等自己在突破中应该已经有所发现,很多书上还举出动词,诸如misrepresent, misidentify等,这种词一出现大家比较看得清,谁都知道是否定,但是我这里举的就比较隐蔽,单独指出似乎谁都知道,但是在长达几十行的段落中你能注意到这个一带而过不经意的一个小修饰吗,ETS当然不会蠢得让你直接将其放在所问事物前让你看见,所以你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没有修饰,没有明显的观点倾向,那么大胆的选中性词——objective之类!
(4)细节题:这类题是大家最头疼的,笔者的经验是永远不要从“排除法”上下手,除非是让你直接判断下面哪个选项对或不对,那么没有办法,除了一个一个看,还能干什么呢?但是也不是一个个字看,我们要从“中心词”入手去看,先把五个选项的中心词挑出,即明确了对象,然后认清问及方向,有把握印象的可以大胆排除,没有的一并回原文定位,定位的地点就是那个中心词出现在该问及方向之处,这一步最花时间,而且很可能有的方向是文中未提到的,所以这就是技巧的局限性,神仙姐姐也救不了你,现在作对与否的差距就在前面实力提高的集中突破上,如果你见多识广,早有意识,一切思想都烂熟于胸,那么你就赢了,但即使你现在重新定位,只要你前面把握的好,解其他题飞快,剩下时间来解决这里的题,也还是有胜算的,一般这样子最快顺利的话也要用1.5分钟到2分钟,这多余的时间就来自前面主题题及insgroupsto剩下的时间。好,如果是普通细节,一般题干会告诉你第几行,那么回那儿定位,找到最明显的心中答案的“中心词”,回选项中找出来,不要用“排除法”来,记住用“中心词”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这是快速解题的关键,不要在未想好“中心词”的基础上去看细节题选项,否则你会很容易受ETS的诱导,其中有太多似是而非的选项,现场你没有我先师那样久经沙场的经验与魄力,你必定死得很难看!
(5)推断题:以infer为主要标志,有时是细节推断题,那么记住从问及事物的地方找到原文定位,这种题大都要定位,是免不了的,然后从问及事物所在的“单一逻辑层面”做“一步”有理有据的推理,记住一定是“单一层面”,不要将其余无关的层面引入,推导永远从原文论据出发,不要用“常识”,往往推导的论据就在所在段落,在定位的上下几行间,要敏锐识别,另外推断时要从所在段的主题讨论去观察,记住该段的TOPIC永远是合法的第一论据或结论。
(6)取非题:原文出现强对比,或是出现unless, rather than等处就是取非处,那么读文章时已经守侯多时,此时正中下怀,15秒搞不定你就无脸见江东父老了!
(7)逻辑结构题:organization题,由“边读——边记——边想”原则的打底,你没有理由找不对答案,我心目中的答案往往与之接近到惊人的地步,我有时怀疑这份阅读题是不是我出的,我的两眼看到的只有正确答案,错误的我总看不见,你说怪不怪!
(8) EXCEPT及罗马题:若是考列举,不用说了,前面强调的太多了,早知你要出这题,你可以指着ETS的鼻子说!若是细节题,那么就跟前面我们遇到的细节难题一样困难,这时前面剩下的时间给你的定位提供时间支持,但是罗马题还是友善的,往往只要排到2个就能找到答案,第三个可以忽略,注意排除技巧!记住,一旦决定要定位,一定要定到位,不要模糊地去判断,很可能一上来的判断就是错误的,结果你就算将下面的判断都弄对了,正确答案早已被你第一步的hasty assertion给排掉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再做决定!
(9)补充题型:往往让你补出末段的末句,那么记住从所给文章末句的逻辑层面出发,结合该段的主旨,去顺接。很多人认为应该从首段去出发,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如果前面边想的原则贯彻的好的话,那么末句的逻辑层面是否与前联系,怎样联系应该是很容易看到的,很多文章的末句往往是背离主旨的,或是对原来肯定的结论做“惊人的修补”,根据“从前不从后”原则,我们会发现从这里入手才是最稳妥的,沿着所论述的对象继续下去,我做题时会有一种直觉,如果发现到了文末作者没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我就知道可能要出这题了,这时我会在末段读后的“边想”中对其作出预测,这种猜想很简单,比以前的逻辑题简单不知多少倍,ETS的出题者做不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定论,所以记住原则是“顺着它的叙述思路下来必然得出什么”,不要去牵扯更多的东西。
(10)泛指化题型:注意题干的问法,定冠词a, an,及普遍性词汇,答案在文章出现普遍性词汇,诸如any, every等地方寻找定位,大多在插入语(两个——中的成分),以及()中的补充说明中,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