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GRE阅读的“读思想”的九大原则

2022-06-13 02:09:29

  阅读是

  原则一:“逻辑”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这个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所能获得的解题依据永远来自文章的内部逻辑,而不是自己的学术逻辑和思维方式。

  原则二:始终坚持依据文章的作者思维的轨迹去解题,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印象解题。

  这点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时间约束了我们的原则执行。那么读“思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问题的症结就出在下面两个方面:

  (1)阅读的基本功和实力不行,主要是阅读跟理解记忆画不上等号,对于大多数人说,就是理解记忆远远慢于阅读的进程,导致文章读完仍然一头雾水。

  (2)阅读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冲突。速度越快,理论上理解的就越模糊,效果越差,然而时间越长,速度就可相对减慢,理解就可以更好。但是对于GRE,尤其是LSAT,时间简直就是榨出来的,根本不可能去迎合自己原来的一贯速度。所以速度与理解的迅速拔高刻不容缓。

  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基本原则下衍生出GRE突破训练的精髓:

  首先,

  原则三:永远要坚持先读文章后解题,并且对读题和解题之间的互动节奏把握精确。

  原则四:应该记住在考场上任何脱离原文给出细节的推理都是不允许和得不偿失的。

  好,我们来看这两个原则,并且先从理论上来检验它的合理性。对于原则三,看过GRE阅读的考生都知道,阅读的提干和选项都是比较晦涩和难懂的,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文章的内容是什么,作者要说什么,即使看懂问题,我们同样还是要回文章通过阅读来找到对应的位置,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定位”。

  因为GRE是逻辑考试,而不是语言水平考试,这点是原则一的内容,也是最根本,最不可忘的东西,我会后面反复强调,直到读者烂熟于心为止。好,那么节奏互动是什么?那就是阅读和解题的时间分配和技巧实力的把握。说的清楚点,就是读文章读到什么程度,做题目作到什么程度的搭配问题。

  “定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方法,而且笔者也从未否认,但是“定位”的快慢直接决定解题的速度,进一步说,再快的定位还是需要额外的时间,对于做标记附近的定位来说,笔者做过试验,从找到定位到选项得出要45秒到1分12秒间,这是什么概念,主题题和作者态度题都是15秒左右一个,即使是罗马题按要求从通读到排错也不过45秒到1分钟,所以“定位”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定位导致了最后一些真正需要花费时间定位的细节和推断题失去了作对的机会。

  原则五:只去看正确的选项,而不会顺着ETS给你栓上的绳子一个个看过去。

  这个似乎有点“吹牛”了吧!一点不为过。这点我在GRE里很少去体会,但在LSAT里面我想平均1分25秒一道题(其中将读文章的时间全省了,相当于不读文章直接作题),每个选项又拖沓冗长晦涩无比,一个个看过去,1分25秒你能把选项看清已不错,何况还要老神去分析,去想哪个是答案?时间怎么够用?但是为什么我所接触到的师兄作到了,而且做的那么唯美,24――28分钟作完24――26题的SECTION。

  我们之所以这样就是一个问题没有把握,那就是“互动”。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互动”了,应该如此。我们知道解题的方向给了,我们需要文章去找到这个方向上的标志,问题是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出题在这个方向,那么我们现在就出现了“定位”,这又是费时的。那么“节奏”又出来了,没有时间的恭给,定位我们也没有能力实现。所以阅读解题的平衡性就出来了。根据大量实践和经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出炉了:

  原则六:有作记号的习惯,但是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切实对文章解题有直接贡献。

  首先,记号的作用最本质有两点:一个是帮助你定位找到解题路标,一个是帮助你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注意,我在这里罗列的第二点作用往往更重要,因为GRE考试是“逻辑”考试。这里又重复了一遍,大家记好了!!!第一个作用,很多书上都写如何记标号,在什么地方记,共性的都是人名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新观点出现的地方,unless等关键取非词出现的地方。我这里并不否认,但是当一个阅读水平已经要足以用来到考场上去获得阅读满分的考生来说,现在对于他要记的不是这些,相反记号应该少而精,因为记号越少越精,定位时间越短,越准,处理信息速度越快。也就是说:

  原则七:永远不会为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固定套路点而做标记,而是会为自己拿不定其对于命题点贡献的位置并直接对文章思想施力作上自己的标记。

  这点似乎跟原则六不是矛盾吗?不确定的点怎么可能一定会对解题有用。的确,这里就是“高手”和“菜鸟”的分界点。你是高手还是菜鸟往往在这里拉开了时间、速度和正确率上的差距。我不想再解释了,看这篇文章的人绝对不会是多数,有一定经验和基础水平的读者应该很容易体会到,下面我拿文章示范的时候读者朋友将看到。

  而对于第二点作用,很多书都不是很系统,我这里只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层。对于文章的逻辑结构是平行的,这种分层使条理性很容易突现。另一个是转折。文章中每篇都有转折,这个是逻辑考试的看家本领,没有不用的道理,结合让步,可以并称“阅读双雄”!于是有效分隔前后逻辑的这层关系,可以说对于 “逻辑结构”和许多细节题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路标”。我们还有原则四放着没讲,这点是最要命的地方,但是他的作用面不广,却对有相当高阅读水平的考生尤其逻辑思维水平相当敏捷的考生致命严重。

  原则八:确立一个雏形的答案的像去部分映射选项的特征。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像解填空那样首先做出推理,然后去寻找,用扫描式寻找,也就是不会完全去看每个选项,而是会固定在自己能够定出的几个特征上去看选项,然后迅速判断,不符合的PASS,符合的留下,往往定出两个特征点就能找到答案。所以:

  原则九:用两个支点来固定答案,而当两个支点仍然满足不了的时候,他会大胆放弃。

  这点原则是必要的,由于考试就是一场与ETS的斗争,他制定游戏规则,我们始终只是规则约束下的玩家,所以始终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发起狠来,“变态题”一出,在考场上因为这道题不服输而浪费时间是不明智的,所以一个英明的考生应该学会而且提倡放弃。很多水平高的考生与满分擦肩而过,就是因为在平时训练中从来不肯轻易放弃或者根本没有放弃,所以到了考场上最后功败垂成。错了一两题,我们仍能拿满分或者高分,我们没有必要不成功便成仁,这是不必要的牺牲!

考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