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它们的卫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和陨星,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公转系统而太阳是这个公转系统的核心。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大约99.85%,而所有行星的质量加起来占剩下的0.15%。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每个行星都沿着椭圆形的轨道,按照相同的方向公转。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分为两类:类地行星(和地球类似,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类木行星(与木星类似,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不属于这两类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它距地球很远且体积较小,所以目前冥王星的真实形态仍然是个谜。
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最为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它们的体积。比如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的直径仅仅是最小的类木行星海王星的四分之一,而质量更是只有海王星的1/17。因此,类木行星通常又被称为巨行星。又因这四颗类木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它们也被称为外行星,而类地行星则相应被称作内行星。这表示行星的位置与体积之间是有关联的。
两类行星其它方面的区别中,比较显著的是密度和构成成分。类地行星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水的5倍,而类木行星的平均密度大概只有水的1.5倍。外行星中土星的密度只有水的0.7倍,也就是说土星可以浮在水上。行星的构成成分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密度差异。两类行星的构成物质根据熔点可以划分为三类——气体、岩石和冰。类地行星多数由岩石(致密岩石和金属材料)以及少量气体构成。而类木行星恰恰相反,包含较大比例的气态氢和氦,以及各种形态的冰(大部分是水、氨和甲烷冰)。
类木行星有非常致密的大气层,主要由变化量的氢、氦、甲烷和氨组成。相比之下,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则要稀薄得多。一个行星保持大气的能力取决于其温度和质量。简单来说,如果气体达到逃逸速度,那么气体分子可以从行星上“蒸发”。地球的逃逸速度大约为11千米/秒。任何物质,包括火箭,要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就必须达到这个速度。由于类木行星的质量较大并因此产生更高的表面引力,因此,类木行星的逃逸速度(21~60千米/秒)要比类地行星高得多。所以,气体从类木行星的表面“蒸发”就更为困难。同时又因为气体分子运动取决于温度,所以在类木行星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即使是最轻的气体也无法达到所需要的逃逸速度。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相对温暖表面引力很小的天体,比如月球,甚至无法留住最重的气体,因此没有大气层。体积稍大的类地行星,比如地球、金星和火星,保持了二氧化碳等一部分较重的气体,但即便如此,大气构成也只占它们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
太阳系有序的性质使得大部分天文学家得出结论:行星基本形成于同一时间并且构成物质与太阳相同。天文学家们推测,所有行星原始状态的尘埃和气体形成的云状物凝聚,合成物与木星的有些类似。然而,和木星不同的是,如今类地行星上的轻质气体 和冰极度缺乏。有一种解释认为,类地行星曾经体积更大并且物质构成上更为丰富多样,但因为它们距太阳较近致使温度相对较高而最终失去这些物质。
冥王星于2006年被降级为矮行星,九大行星修订为八大行星,海王星仍属太阳系。
以上就是关于“托福TPO16阅读翻译passage3”的内容,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对大家的考试有更好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早日实现留学梦想!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