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背诵
中国考生受汉语影响,一提到“将来”才会有意识地用will, 实际上will可以表达“能、将、会、要、就”等多种意义。只是涉及到这样的地方很多学员就把这几个词当作虚词忽略掉了,以至于经常出现“观点”与“事实”不分的句子, 如:
Riding bicycles reduces air pollution.
如果没有情态动词,这个句子就是一个表示目前存在的状态或者事实,而不表示个人对骑自行车的评价。
其次是情态动词的误用,主要问题是中国学生在亮观点时对“can”情有独钟,而英式的学风历来讲究严谨,像can 这样语气过于绝对的表达最好换成may/ will, 或者是语气更委婉的might/would probably等, 同时还要搭配一定程度的副词,如:
indulgence in computer games can lead to social violence especially of teenagers.上句中can不如might用起来更加客观,因为几乎每个小孩都玩游戏,但绝不是每个人都会犯罪。
另外一个容易误用的词是should,多表示根据社会风俗习惯个人的责任,而在比较正式的议论文写作中,多数句子是以客观事物做主语的, 所以用should就有些不太恰当,如: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youth crimes related with computer games, advertisemententerprises should restrict the large-scale promotion.
一般我们会用另外一个更客观性的短语be to do来代替, 或者是shall,但是这里的shall不是用于第一人称后的将来时符号,而表示的是一种情态。
至于must, 因为语气实在强硬,所以一般在社会性的问题的论述上我们要慎用,建议多换成need/ shall/be to do 或者是be expected to do形式。如:
To help students get better employment, universities must increase the skillful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