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国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虽然开始的一些日子有些不适应。幸好有当代最伟大的通讯工具因特网,我几乎每天依然可以与父亲聊天,需要的时候,我甚至可以通过MSN的语音聊天功能与他讨论问题。
不久,便开始进入学年的盘点阶段。对我来说,这是来到加拿大的第一个学年,我很在乎这一年来的成绩,因为这将直接体现出我在这里的适应情况。我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给父母一个交待,也给远在国内的长辈和原先的同学们一个交待。同时,这一年的成果也会影响我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所以,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己是在乎这个结果的。
在国内的时候,我作为副班长,在整个年级里虽然地位不算特别高但还是有点名气的。我常常在学校里遇到素昧平生的其他班的同学,他们往往能叫得出我的名字,而我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
在 TUPPER,常规班学生和ESL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两个不同的圈子,相互之间接触得并不多。所以我,一个ESL学生,在全校抛头露面或者出风头的机会也比较难得,但我还是尽可能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参加各种活动、竞赛。凡是我有资格参加的活动我都想办法参加。我的名字在学校里也渐渐开始被人记住了。
Canad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加拿大数学竟赛)是一个我没有理由不参加的竞赛。在国内就听说中国数学教育比国外快两年,我有同感,虽然不至于有两年的差距,但比他们强是毫无疑问的。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有着浓重英国口音的老头,且不说他的教学风格,理解他的口音对很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关。我感觉,我能理解他50%的英语和100%的数学,但大多数同学也许能理解他75%的英语,却只有25%的数学。就这样,我理所当然地成了班里的数学尖子。这不但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第一个学期的数学总分,老师给了我99分。
数学老师自然要推荐我去参加加拿大数学竞赛,说实话,如果我不去参加,我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学校。加拿大数学竞赛是由 University of Waterloo(滑铁卢大学)主办的系列中学数学竞赛。它包括了专为8、9、10、11和12年级学生设计的竞赛。我参加的是10年级的 Cayley Contest(凯利竞赛l竞赛试卷由25道选择题组成,其中最后5题最难。虽然我没能做出每道题,但我还是拿了全校第一名。后来,我获得了由竞赛中心颁发的学校冠军的奖牌,至于我在全国的排名,不知道究竟是第几名,但我知道,其实并不够出色,只是肯定进入了前25%。
我参加的另一项比赛是学校举办的造桥比赛。我在技术课上已经造过两座桥了,一座是用意大利面,一座是用木头。在课上,我们把完成的桥放在两张桌子中间,加以负重,直到桥崩塌为止。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比较同学之间桥的结构设计和负重能力。不得不承认,我在这样的比赛中表现并不出色。
然而,这个造桥比赛与技术课上的造桥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比的是桥的负重能力,而这个比赛中我们比的是在确保实现桥的基本安全和功能前提下的造桥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个比赛中的所有设计都在一个电脑软件上进行,这对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的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个软件允许我选择桥的基本结构、高度、材料、钢筋粗细等等。完成一个设计之后,我可以测试这座桥,让一辆卡车从这座桥上开过。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根钢筋因为负重所引起的扭曲和拉伸。如果这个设计不过关,这座桥就会倒塌,那辆卡车会掉进河里。我的目标是在那辆卡车能够安全开过的前提下,使我的设计成本尽可能的低。这个软件最后会提供给我每个设计的成本。
我连续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在电脑前进行设计,尝试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选择,最终得到了三个具有最低成本的设计。递交设计的那天放学后,所有参赛的学生都聚集在学校的电脑房。
那位教电脑的老师也在,她同样在关注着我们的设计结果。这是一位亚裔女老师,姓Hu。用中文的发音,应该与“灰”同音,但是这个姓难住了很多白人老师,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发音,我已经听到过几种不同的发音了,这位“灰”老师似乎并不在意。
言归正传。我的一个叫Wam(威廉)的中国同学也在,他从长沙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曾讨论过,交换过想法,甚至分享过我们的设计。当时我的三个设计中有两个的成本比他的低。我在电脑室里打听了下,发现我的设计似乎是最便宜的。离递交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大家都在尝试对自己的设计作最后的改良。
大多数同学都递交了他们的设计,一个个地离开,聚集的人渐渐地越来越少。电脑前还有我、威廉和另外两位同学。突然,威廉惊叫一声,他居然打破了我的最低纪录,我在瞬间从第一变成了第二。
造桥比赛的最后结果,我只得了第三名,威廉第二,有一位九年级的同学在最后关头打破了威廉的纪录,获得了冠军。不过,这第三名已经足以让我在学校里又提升了一档知名度。刚才谈到的是我在学校里参加一些活动的例子,也是我建立名声走出的最初几步。不过,我在ESL的圈子里早已经“出人头地”了。
自从12月从ESL班转入过渡班之后,我的英语水平进步还是挺快的。我记得上过渡班的第一节课时,我很自然地假设我是班里垫底的,但我渐渐发现其实我并不比大多数同学差,尤其是语法方面。
虽说国内的初中英语只相当于加拿大的二三年级水平,但语法我们教得还是不错的。国内的语法教学给了我很扎实的基础。在过渡班学时态从句、连句、倒装的时候,我很快就掌握了所有语法结构。不是我瞎吹牛,那些在过渡班学了半年,甚至一年的同学,根本没法和我相比。我常常很快就能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回答别人的询问。
这个学年的年末考试即将到来。我别的都不怕,唯一让我有些担心的是英语。所有过渡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九年级英语的年末考试,也就是说我的英语水平将以本地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来衡量。我对自己有点怀疑,我真的已经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从二三年级的英语水平提高到九年级水平了吗?这次考试不仅仅是对这门学科的测试,更是对我这一年收获的评价。
最后,我并不知道我这次考试究竟考得怎样,但我的最终英语成绩是86,不多一分正好达到A级。事实上,我是过渡班里唯一的A,这就是说,当这一年结束时,我已经是过渡班里英语成绩最好的学生了。
我这一年里其他课程的总评成绩如下CAPP10级戏剧10级数学10级体育10级图像设计10级科学10级技术10级BAABAABA社会学(过渡班)显然,虽然体育成绩也达到了B级,但这个成绩有点不尽如人意。我觉得,这不能怪我不努力,实在是父母给我的先天条件不够好,我无话可说。其余的,我对这个学年自己获得的最后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我对即将到来的夏季学校也充满了信心。
Bil在这一节里用两个比赛的例子和各门课的总评成绩来盘点自己一年来的成果,我认为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呈然,Bil在国内打下的基础让他在许多课程上占了便宜,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两门课上体现得特别明显。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也没必要夸大国内的教育成就,事实上,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他们的理念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Bi自己也感觉到,在需要动手的环节上,他就一点也表现不出优势了。
从他们的比赛内容上也可以看出,他们似乎更注重让更多的同学有资格、有兴趣来参与,所以,他们的比赛难度其实并不很高。像BⅢ这样的数学水平,尽管在国内时也不算太差,但他其实连所谓的“奥数”都没怎么做过,居然就得了全校的冠军了,这并不是他的水平有多高,实在是比赛的难度不算大。
同时,BⅢ能够在这一年里全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我认为,与他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是一种可黄的精神,是前进的动力。而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意识和精神,我还是认为与他一踏上加拿大土地时就开始的良性发展密切相关。
很多留学生之所以没能有很好的结果,与他们比较封闭,只注重上课学习,而忽视开放性的综合发展不无关系。这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尤其需要后来者们更新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