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年中我的另一项工作是 assistant,也就是助理。我兼任了很多不同的助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很多课程的助理和图书馆助理。作为课程的助理,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相关的任课老师辅导同学、批改作业、准备实验等等。
严格地说,在学校的惯例中并没有课程助理这一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些课程的助理是我自封的,当然,后来都得到了相关老师的认可,成了他们名副其实的助理。
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我的习惯跟大多数同学有点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下午三点钟就放学了,多数的同学也就回家了,或者去玩一些运动。我在国内的时候已经习惯于五六点钟才放学回家,觉得这么早回家有些无聊,便喜欢在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室里串串门,向他们请教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只是聊聊天。这种时候,经常会碰到有同学学习上搞不懂来问老师,或者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或者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实验,等等。
很多时候老师会忙不过来,他们便会顺理成章地要我帮他们的忙,或者辅导来访的同学,或者批改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作业,或者帮他们摆放些东西,反正需要什么我就帮着做什么。时间久了,老师们似乎有点习惯于我帮他们了,所以,即使我没去他们的教室,他们也会来找我,要求我帮他们做些事,甚至事先就跟我约好几点钟去他们那儿。于是,我便成了真正的助理。
这样的助理虽然占用了我不少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因为首先,做课程助理的时间多半都在放学以后,我如果不做助理,早早地回了家,时间也就不知不觉地浪费掉了,并不见得能派多大的用场。第二,助理工作反而给了我自己一个更多地练习英语,更好地复习功课的机会。我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复习方法。特别是辅导同学,其实是同学在帮助我发现问题,当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以后,我自己的复习任务也就完成了,所以我就不必再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而可以腾出时间去做更高水平的学习研究了。
BⅢ的英语水平之所以提高特别快,各门课程之所以都能够学得很轻松,虽然是由很多因素凑在一起的,但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找到了一种很特别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提高自己。
这样的方法不但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还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害切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而这些东西又能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的学习生活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当然,这样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同学,但每个人都可以拓宽思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好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
图书馆助理工作又为我开辟了另一个天地。能成为图书馆助理,首先是因为我喜欢图书馆的环境。这里学校图书馆的条件是国内中学的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但拥有丰富多彩的各类藏书,还有清静的阅览室和可供上网的电脑
要在学校里,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图书馆去转几圈,当然,并不是我个人喜欢图书馆,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但他们喜欢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图书馆里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我当然也喜欢上网,但这似乎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我家里的电脑随时可以上网,而且父母亲从来不限制我。
我喜欢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应该是Ms. Galloway(盖勒维),学校图书馆真正的管理员。她是一位近五十岁的中年教师,和蔼可亲,跑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她也到过中国,,推算起来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她还是一位很懂得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判断信息可靠性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我也从她那儿获益匪浅。
因为她这些特点,我觉得她很亲切,很有话与她谈。所以,我到图书馆并不仅仅是借书、看书、上网,很多时候我只是跟她聊天。慢慢地,我与她混得很熟,也帮她做些事,成了非正式的图书管理员助理。
在这以后,我帮她找过书,帮她做过柜台管理,帮她设计过网页,帮她做过海报。也许我给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她觉得我确实能帮她做不少事,于是,她邀请我做了她的正式助理。
这正式助理也是义工,没有报酬的,但它是可以积累义工小时数的,所以也是个一本正经的职位,每次有严格的工作时间安排,不能像原来那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其实,每次正规的助理时间并不长,有时一两个小时,有时也许只有半小时。只要没有别的事,我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图书馆呆更久,没什么理由,就是我乐意。
后来,我慢慢感觉到,Ms.盖勒维也很乐意跟我聊,但并不是因为没事干想找个人说话。其实,她是有目的的。因为她并不是一般图书馆的管理员,只要把书管好就行了。她是一位教师图书管理员,她要思考如何让同学们对图书馆更感兴趣,如何能从图书馆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如何鼓励同学们多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等等。而通过跟我聊天,可以帮助她思考这些问题,甚至我会有意无意地给她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可以说,我们是各得其所啊
图书馆的经历同样让我收获不小。除了积累了一百多小时的义工时间,也大大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像做海报、网页设计等工作要不是Ms.盖勒维要求我去做,尽管我自己也有兴趣去玩玩,但肯定不会钻研得那么深入。另外,我也从Ms.盖勒维那儿获得了很多信息,甚至也获得过义工以外的工作报酬。更重要的是,这段图书馆的助理经历是我现在业余打工的主要资本,凭借这些资本,我可以找到既比较轻松,工资又相对较高的工作。
B又一次提到了一位好老师。我认为,这里面有些必然的东西需要说一说。第一,可以这样认为,在那样的环境下,大多数老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心理都是很不错的,这是国内环境下的老师们所无法比拟的。第二,BⅢl以他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这些老师能够给予的好处。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国外的大量小留学生并不见得都像BⅢl那样感受到老师的好处。即便是与Bil拥有相同老师的他的很多同学们,也并不认为他们的老师有多么的好。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想,这只能从主观上去找原因了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其他小留学生们去仿效BⅢ的做法,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老师,适应环境,而不是味地抱怨或择校、择师,这样的做法永远不是一个上策,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另外我还想说,一个人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途径主要并不是来自于课堂,尽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因此,不要拒绝课堂以外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机会。Bil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从不同途径获得知识的好处。当然,在国内现有的教育环境下,要接受甚至实践这样的理念是有困难的。假如你认为这样的理念是正确的,那么,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