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首度登台是在12月7日。因为一部由电影改编、名叫( DETENTION(留校生))的话剧,我粉墨登场,在学校剧院里连演了三天。其实,这部话剧只是我们 Acting(表演)课的一部分,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因为10年级我选的戏剧课让我尝到了这门课的乐趣,所以,在11年级的课程中,我又选了相似的表演课。表演课的老师还是原先戏剧课的老师Ms.海地,我最喜爱的老师之。她是我们学校唯一要学生们以她的名字Hed相称的老师。她的姓其实是 Rogers,按惯例我们应该叫她Ms. Rogers的。她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是她的心理年龄特别轻。30多岁的人,整个心理跟我们中学生也差不多。我在前面“戏剧课”那一节里谈到过她,就是把头发染成粉红色的那位,你可以想象她那种有点疯疯癜的样子,但她绝对是一位好老师
( DETENTION》讲的是几个不同性格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被留校接受校长质询的故事。原先的电影里人物很少,只有五位学生、一位校长,但要改编成我们的话剧,就得从我们的实际出发了。
我认为,Ms.海地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她把这部电影的改编全过程作为表演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剧本改编开始,到排练、道具、布景、灯光等等,整部话剧的所有环节都让我们亲自动手,而且她还要保证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有上场的机会。
因此,我们的改编完全突破了原先电影规定的故事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说,除采用了电影的基本外壳,我们几乎是重新创作了一个新的话剧。而且,这种创作又不局限于某几个人,而是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
例如,海地让我们每个同学设计自己在剧中的性格特征,并用一段独白来表达,然后,所有自己角色的台词全由自己来创作。这样,我们不仅要学会创作剧本,还要与别的同学沟通,形成合理的故事情节。
有趣的是,在剧本各自的创作过程中,剧中的主角是谁,故事如何发展都是不知道的,等各自弄得差不多了,大家的东西都凑在一起,剧情和主角才慢慢清晰起来。这简直是一种前卫而神奇的创作手法。正因为这样,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有机会登台。为了这一个剧本,我们全班同学折腾了一个多月才大功告成。
接下来的排练和各方面的准备过程当然充满了可笑、可叹、可歌、可泣的事,简直没法一一述说。直到登台前,我的心里一直是期待、紧张和兴奋的,因为虽然这只是一部我们表演课的练习,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联合完成的作业而已,但事实上它并不缺少一部正规话剧的所有要素,甚至来观看我们演出的全校同学和家长们,也都是正儿八经买票入场的。
我为自己的角色设计的人物特征是一位经常独来独往,瘦弱而有思想的男生,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角色里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我把他的性格独白设计成这样一句话: I am always alone, but not lonely(我总是孤单,但不孤独l
12月7日第一场表演,我一直处于一种难以掩饰的紧张之中。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我想谁都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上台说的第段话就是我的独白,居然说反了。我把它说成了“我总是孤独,但不孤单”,一说出口我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在强烈聚光灯照射下的我,这时候反而不紧张了,因为我前面是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尽管我知道那下面坐着一大片观众。于是,我镇定地笑了笑更正说,“我总是说错话,搞不清孤单与孤独的区别。应该是:我总是孤单,但不孤独。
这个巨大的错误就这样蒙混过去了。后来海地告诉我,我那段独白比原先设计的更棒。我也曾问过当时在下面观众席的其他同学,他们居然没有一个听出来我说错了,以为原来的台词就是这样的呢。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我后面两场的表现就更加自如、更加享受了。说真的,我喜欢那种眼前一片黑乎乎的空洞,被聚光灯追着的感觉。内心里,我期待着还有机会重温这种感觉。果然,一年半以后的毕业典礼上,我又一次体会了这种感觉。那一次更强烈,因为我在一个更宏伟的剧院里一个人慷慨激昂地演讲了近十五分钟,仿佛是我的独幕独角话剧,真是过瘾。关于那一段,我后面还会讲到。
这部话剧的整个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表演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氛围。其实,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按国内的说法,就是这部话剧的教育意义。它带给我的意义在于,使我真的认真地思考了我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有什么性格特点,我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它让我认识了自己。
当然,我们的表演课不只演了这一部话剧,还有别的同样有趣的东西。比如,海地曾要求我们模仿一种叫做 COMMEDIA DELL ARTE的意大利即兴街头喜剧,要求自编自导自演。于是,我联络了几个同学,我们一起编了一个叫( HAMLETO)的小节目, HAMLET(哈姆雷特))的,所以我们在 Hamlet这个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字母0,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意大利味道的名字了,或者可以叫做意大利搞笑版的( HAMLET)
在这种喜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必须模仿一种动物,但这种动物特性又要与人物角色的言谈举止和性格接近,就像我们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行当一样。我表演的就是一个叫 Jafar(这个名字是(阿拉丁)中的一位英雄的角色,模仿的是一只公鸡我们这个剧在表演时获得了满堂喝彩,我也因为对公鸡惟妙惟肖的模仿而获得了高分。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我想,恐怕没人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清楚。我以为,Bil在这一节所描述的表演课給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
通过这样一种生动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还有奇妙、快乐的感受,还有思考。而所有获得的这一切,都是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的。遗憾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的收获往往难以用精确的分数来衡量,更无法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挂钩,因此,特别不能被我们国内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所容忍。
这就看我们的家长们,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能获得些什么了。如果你是很希望让孩子能够得到这种无法用分数衡量的收获的,那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孩子送出去留学。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多数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们,依然在意的是那些用分数衡量的收获,因此,他们很容易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