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所说的“议员”,并不是真正的议员,而是指我们学生委员会的代表。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学生委员会的架构,还是代表产生的方式都很像真正的议会,所以,我把学生委员会的选举看成是学生版的议会选举。
早在一年前我被指定为学生委员会的ESL代表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年后我要通过名正言顺的竞选程序进入学生委员会,现在,时机到了。
对我而言,我有三个可供竟争的位置,就是主席、副主席和12年级代表。从内心的期望来说,当然是想竞选主席的,但经过认真的考虑,我放弃了竞争主席和副主席的想法,而只是竞选12年级代表。为什么退而求其次呢?因为,还有两位竞争主席和副主席的人选,就是原先的11年级代表,是一对姐妹花,她俩几年来一直是学生委员会的代表,已经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方面表现也确实都不错。而且,她俩还结成了联盟,表示要相互支持,无论谁当选主席,另一人都会以副主席的身份全力辅佐对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再去竞选主席可能就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意思了。为了确保能够竞选成功,我还是选择了12年级代表的位置。
竞选的程序很规范,但整个过程也许是因为竞争不够激烈的缘故,气氛不如前一年热烈。竞选者先要填一张提名表。提名表上要获得至少15位同学的支持签名,两位老师的签名和家长的签名。要获得这些基本支持对我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很快就搞定了。接下来是一个星期的竞选时间,按理说这一个星期是各位候选人宣传拉票的关键时期,会有一些造势的活动,会有一些火药味,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原因是竞争并不够激烈,而造成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是,竞选主席、副主席必须在此前有过学生委员会的任取经历,同时还有不成文的一条,通常主席、副主席都是由12年级的同学担任的,这样一来,有资格竞选主席、副主席的人选就只有那对姐妹花和我了。而我又做了策略上的调整,这样,竞选最关键的位置就变得四平八稳了。
我倒是希望有一些火药味,好让自己有机会锻炼一下能力。有一位叫olsen(道尔森)的音乐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课,但因为我经常上他那儿听他弹钢琴、与他聊天,也成了好朋友。他已经为我想好了一句竞选口号:WHo?WU!可惜,我没有机会好好利用这个竞选口号了。不过,也不是完全无声无息,在那个星期里,凡是碰到12年级的同学,不管是谁,我都会跟他们说希望他们支持我,投我的票。
星期以后,学校安排每个年级召开一次集会,在这次集会上,年级代表候选人要发表竟选演说,然后开始投票。如果是竞选主席、副主席,则候选人要参加每个年级的集会。我因为竞选的是12年级代表,所以只需参加12年级的集会就可以了。
我这个位置上申请竞选的就我一个人,所以,我可以自动当选,已经没有悬念了。然而,我的竞选演说依旧要做,而且我还是做了认真准备的。在这个竞选演讲中,我表达了一个意思,作为学生委员会的年级代表,他不是凌驾于普通同学之上的,而是同学们的“仆人”,他要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所以,同学们有任何需要我服务和帮助的地方,请尽管告诉我。这个说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我是从国内所谓当官是“公仆”的说法上套过来的。这里的议员或官员们虽然实质上比国内的官员们更“公仆”,但并没有这种说法,所以,当我提出这个说法时,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应。
因为我是自动当选,在我演讲结束后,随着一阵掌声和尖叫声,我的“议员”身份便自动生效了,没有再进行正式的投票。
事后,我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冲击一下主席的职位。假如我竞选主席,显然,竞选的“战火”就会烧起来,整个过程就会更带劲一些,或许我也能得到更多锻炼。而且,我未必一定不能当选。据同学说,从他们以前看到的情况来分析,在两女一男的竞争中,一男往往会获胜。因为,那对姐妹花由于在12年级的群众基础较好,可能会获胜,但在其他年级,她们并没有优势,从大部分同学的心理来说,他们会更愿意让一男当选。只要我在竞选过程中再努力一点,完全有可能打败她们。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我觉得我并不会输给她们,如果要输,那也是输在竞选策略上。现在,我为了追求保险当选,主动放弃了与她们的正面竞争,结果等于是主动认输了。这的确有点让人后悔,可惜已经没法补救了。
从BⅢ选学生委员会“议员”的心理来看,与其说他想当官,还不如说他想寻求一种成就的满足,甚至是寻求一种刺激。我以为,这是种健康的心理。因为当官的意识在他心里并不强,所以,功利的目的也就不强,这可以使他的心灵更纯净一些。从他此前和此后在学生委员会的实际工作看,他的奉献精神确实大大地强过功利目的的追求。这或许也是与他所在的环境有关,并不是他特别高尚。同时,一种寻求成就的满足感或刺激的精神,却可以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成为他镀炼才能、丰富人生的方式,甚至成为获得快乐的途径。
在我看来,这件事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我在前面就谈到过,其实B诅在本质上是个内向的孩子,也没有高大帅气的外表或别的什么优势,在国内上学时,他就是一个中不溜秋,很容易被忽视的角色。但在这个留学环境中,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把潜藏在心底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固然是他对这个环境适应得好的结果,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能给他爆发机会的环境。这个环境,就目前我所能看到的,也许只有通过留学才能获得。
2005夏走过坦途两年了
眨眼间,又一年过去了。又该到盘点一年收获的时候了,我心里暗暗高兴的是,这一年我又上了一个台阶。除了前面几个章节谈到的经历使我大大开阔了眼界以外,最看得到摸得着的,当然是一年的成绩单和各种奖项了。
先列一列这个学年的成绩单吧。英语10级数学11级社会学11级化学11级生物学11级表演11级AAAAAFamily Management12级社会服务11级
从这张成绩单可以看出来,我感到特别自豪的是,刚刚从ESL走出年的我就实现了全A的成绩。这个成绩虽然在上学年结束时我心里曾暗暗期望过,但确实不敢有太大的奢望。要知道,全A生全校也没有几个,理论上不太可能轮得到我,尤其因为英语是我的软助,而且这学年还有一块硬骨头生物学。现在我的愿望居然实现了,自然是很得意的。
从具体的课程看。一方面,我继续保持了我的优势,比如数学和化学,这两个A我拿得最轻松。另一方面,我敢说,我的英语能力基本过关了,尽管英语是10年级的课,,它的难度一点也不比11级容易,而且,同样需要较高英语能力的社会学也获得了高分。
表演课是最快乐的课,没感觉有啥痛苦就得了个A。生物学是最悬的,前半个学年只有B的水平,幸好后来把硬骨头啃了下来,一分不多刚刚达到A。社会服务其实不是一门课,而是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要有的校内义工,主要是义务地帮助各方面的老师做一些事情,由相关的老师做出评价。这方面我当然不会有问题。
差一点阴沟里翻船的是 Family Management这门课。我不知道如何恰当地翻译这门课,直译的话应该是家庭管理,听起来有点像国内的家政课,其实它比家政的范围大得多,内容涉及到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等。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毕业前必须修一门属于“实用技能”范畴的课程,原先我选的是心理学12级,但因为课程安排的原因,老师建议我换成了这门课,因为这两门课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内容。
一开始,也许是我没有抓住这门课的特点,虽然时间也没少花,但成绩并不理想。第一个单元的成绩我居然只有74分,属于C+的水平,这是我三年里唯一的一个C级成绩。后来跟老师沟通以后,我明白了这门课的特点,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很讲究各学科的综合影响,这样,我在后来的考试和作业中抓住了这个特点,成绩就很快上去了,最终把成绩拉了上去,幸运地达到了A级水平。
在所有的课程中,最让我感觉自豪的还是英语。毕竟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我没有深厚的语言基础,所以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的信心变得越来越足了,英语成绩排进了班里的前五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一次关于“大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课堂辩论,因为我准备得特别充分,论点论据清晰,辩起来胸有成竹,我因此拿到了全班最高分。后来,我这次辩论的材料被老师在第二年上课时作为范本推荐给同学。
另一件是我写的一个题目叫“ WAS ALL WHITE”的小小说也被老师给予了较高评价。因为我自己心里很明白,我最不擅长编故事,很怕写有很多描写的记叙文一类的文章,别说是用英语,就是用中文写也是挺让我发怵的一件事,但老师对这篇小小说的评价却是环境描写很好,情节转折设置巧妙。其实,这篇小小说是以与父亲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冰上冒险为素材瞎编的一个故事。而且,也就是刚刚回到加拿大的那个晚上,因为倒时差没有睡好而一挥而就的。这篇小小说让我尝到了一点所谓灵感乍现的滋味。
B对一年来各门课程成绩的大盘点又让我生出不少感慨来。我当然非常高兴BiⅢ获得了全A,总体成绩又比第一年上了一个台阶,这说明他的确适应得不错。但是,从他的分析中我也看到,这里面并不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他们的选课制度,另一个是他们的评价制度。
在选课制度方面,因为他们有相对自由的课程选择,这样,学生可以选他感兴趣的课,有了兴趣,自然就容易学好。他在成绩列表中的后三门课都属于这种性质。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中学生是毫无课程选择自由的,一切为应试服务,当然就不容易发挥他们的潜力了。
评价制度方面,他们学年最后成绩的评定并不仅仅依靠几次重要的考试,而是与整个学年中每一次作业、每一篇论文、每一个课堂演讲都有关系。这样,学生的一次失误也不会严重影响他的总评成绩,而且他们老师的评判标准也不教条,不跟着应试的指挥棒走,只要学生在莱个方面做得好,都会得到肯定。因此,就比较容易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从他们课程设置要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中学教育中非常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只是学理论。比如他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修一门属于“实用技能”的课程,都必须有在校内外做义工的经历。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强化了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不知道我们的中学教育何时能够走出应试的泥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在获得的奖励方面。首先我保持了去年的纪录,今年继续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的学校冠军。所不同的是,我今年拿了两个冠军。因为我今年同时参加了11年级的 FERMAT比赛和12年级的 EUCLID比赛,结果两个校冠军都被我获得了。这也有点让我自豪,因为事实上我还没有学过12年级的数学课呢。当然,我心里清楚,能获得两个校冠军实在不是我的数学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的水平太臭了。我相信,要是我在国内做那些奥数题目,别说是校冠军,就是班冠军也拿不到。
另外,我获得了数学11级、化学11级和社会学11级三门课的课程奖。课程奖是专门奖给本年级中该课程最优秀的学生的。我还获得了服务奖,这个奖是专门奖给在校内做义工特别出色的学生的。还获得了一个叫HONOUR ROLL IN TERM1&2的奖,这个奖是奖给两个学期所有成绩都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的。
当然,分量最重的奖是“最杰出学生奖”,这个奖每个年级只有一名,是奖给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学生的。我能获得这个奖,说明我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印象,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全面发展的。
这个奖的确有点让我喜出望外,连它的颁奖过程也是富有戏剧性的。每年6月初,学校都要举行一个颁奖晚会。在此之前,因为排练颁奖仪式的需要,有关老师都会拿到一个获奖学生的名单,但并不知道每个学生究竟获得什么奖。我在那个名单之列应该没有问题,这我事先是有自信的,但能获什么奖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颁奖晚会那天,正式典礼七点钟开始,我们获奖学生提前半小时到达,为了便于领奖时上台方便,我们被安排坐在观众席的最后面。这时,有一位老师塞给我一张空白的纸条,上面什么也没有。他只是告诉我,等上台领完奖后,台下会有一位老师等在那里,我只要把纸条交给她,听从她的指挥就可以。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发现只有很少几个人拿到了这张纸条。
颁奖典礼进行顺利。听到台上的主持人宣读完我们获得的奖项后,我们每个获奖学生便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从校长手中接过获奖的奖牌和信封后,与她握手,留影,然后走下台。当我下台后,我果然发现台下有一位老师候着,便将纸条交给了她,她便领着我在另外一个角落坐下。直到这时,我依然不知道她要我干什么。
等一轮颁奖仪式结束以后,这时,我才发现后面还有一轮,所颁的都是大奖,上台领奖的就是我们坐在另一个角落里的几个人,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获得了大奖。果然,叫到我的名字时,主持人宣布我获得了11年级的“最杰出学生奖”,那一份惊喜的确让人兴奋不已。
除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其实,我无形的地位也在学校中得到了大大提升。不是我吹牛,我应该可以算是学校里的“名人”了,不管老师还是同学,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几乎学校里所有的人都认识我。这当然与我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密切相关,因为我是学生委员会的代表,因为演话剧,因为做图书馆助理,因为为学校和议员做义工,因为参与帮助竞选工作,所有这一切都使我变得有“名”了。当然,我相信我是个有良好口碑,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好“名人”,否则,我也得不到“最杰出学生奖”。
BⅢ能获得“最杰出学生奖”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回过头去看,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过去我一直认为对自己的儿子很了解,但事实上,也许我的了解还很肤浅,至少是不够了解他身上所蕴藏着的潜能。
重要的是如何把潜能挖损出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潜能辈子埋没在那儿,那有和没有都一样。同样是他,到了加拿大的学校,只用了两年时间,他便成为了“最杰出学生”,为什么在国内时连一点征亮都看不出来呢?显然,这不是他个人的努力或父母的教子有方所能解释的。我认为,还是前面曾经谈到过的原因,正是合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使一个普通孩子的潜能得以爆发,并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儿子获奖,老子自然是高兴的。显然,除了科学节等为数不多的一些失败,Bi对自己一年来的表现是满意的,甚至有点得意。作为父亲,我由衷地为他高兴,这时,我也渐渐学会了把自己的高兴表达出来,让儿子感受到我为他自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真诚而热烈地拥抱他
说实在的,这一点我也是到了加拿大以后才逐渐学会的,也算是入乡随俗的一部分吧。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我,过去在儿子面前也是比较矜持的,总以为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样子,即使为儿子的一点点成绩而高兴,那也是放在心里面的,绝不肯随便表露出来,因为担心孩子会因此而骄傲。到了加拿大我才发现,赞扬和拥抱是这里的人们相互间最平常的举动,它的作用,往大了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手段。而父母赞扬和拥抱孩子,便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和激励。我渐渐发现,赞扬和拥抱也许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说教子有方的话,这肯定是一剂性价比最高的良方。现在,我也不再要求儿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了。我发现,适度的骄傲会带来更大的成绩,你信不信?当然,我同时会向儿子唠叨“人,贵有自知之明”。
留学这件事,它只是对孩子有收获的事吗?显然不是。家长们只要愿意在这上面用些心思,一定也能收获很多料想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