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送孩子出国?

发布日期:2022-06-16 05:15:42 阅读:1319 作者:韩轶

随着中考高考逐渐落幕,孩子们的又一件人生大事落定。不少家长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咨询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国再也不是“有钱!”这么简单的元素所决定以及被判断的了。我见过很多家境优越,却从未考虑送孩子“喝洋墨水”的;也见过家中经济状况绝对只能用“普通”来形容,但不惜一切,一门心思送孩子出国读书的。

所以,当人们问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国?我真的很难回答。身在这个行业,我的答复难免让人觉得,说话带着“身份”,或许有失偏颇。所以,我问了四位孩子分别在美国大一、高三已经获得美国名校录取通知书、高二正在奋斗美国高考(SAT)以及高一正在奋斗语言考试(托福)的家长,听听他们说:我为什么选择送孩子出国?

家长一:大一Q同学妈妈

Q同学来自河南省会重点学校国际部,现在已经在美国名校就读了一年。Q妈妈的给我写了1528个字的文档,看多很多地方我都热泪盈眶。

她提到,让孩子选择国际部:

原因一:“考虑到孩子的外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申请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应该没有悬念。这就意味着她最差也可以上一个与复旦、浙大相当的世界一流大学,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

原因二:“真的不想让孩子的四年大学青春在‘卧谈’、‘恋爱’中消磨怠尽。并且长期做管理工作,发现单位很多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很强,但文字表达能力有欠缺,每个部门最缺的就是‘能写’的年轻人。那么,如果孩子每天把论文当作业,四年下来写作能力应该不成问题。”

原因三:“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正如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言,世上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当我们终老时,如何才能安然闭上双眼,相信孩子可以生活的很好?我很认真地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从小培养一个身心健康,除了拥有正常智商,还要具备足够情商、逆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看到Q妈妈写孩子在美国就读一年之后的变化:

“一年来,女儿的变化是巨大的,本来有些内秀、言语不多的孩子,暑假回来可以非常主动地与亲友和长辈朋友们交流,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会主动照顾他人的情绪,让我和她爸爸尤为欣喜。”

“我的女儿高中学习并不十分刻苦,但到了大学以后就像换了一个人,自己申请了双学位,几乎门门功课都是A,对学习和课程充满渴望,让我和她爸时常感慨美国大学用了什么魔法让孩子瞬间开了窍。”

家长二:高三T同学妈妈

T同学来自山东省某重要经济城市学校国际部,现在高三,收到了9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今年8月将飞往美国开启大学生活。

T同学是2017年6月在一场讲座上和我相遇的。那个时候,他托福60多分,距离申请美国大学还有6个月了,这个高大帅气的山东小伙,看着我,一脸茫然。我带T同学回北京,在这里学6个月,不知催了多少次作业,刷了托福又刷SAT,最终成功斩获前50名校。这个过程,真的特别艰苦。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一定要问问T妈妈,为什么这么坚持?

T妈妈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非常忙碌,深夜快12点,给了我回复,读完也是辗转反侧:

“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个三、四线城市。我的儿子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些事情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们也在自己的圈子里,也算是亲经者。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当地的一些企业经营一度非常困难,甚至倒闭;有的一些新建企业,立项时产品还不错,等到投产时,产品已被淘汰。我们当地都是这类民营企业,规模非常大,老板们也非常敬业。但产品技术含量太低,产业也没有升级。”

“大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还能水涨船高,一旦形势不好,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我们当时也都懵了。企业创建时,我们都感到非常的自豪:那时招聘的员工都是本科生,甚至非常好的大学毕业生都来我们这里的三四线城市工作。本打算,以后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在这些企业工作。经过这一遭,我们就在考虑: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为什么他们会稳妥发展,我们大批垮掉呢?我认为我们的起点太低,站的不够高。自认为什么都懂,但不然,也许我们跳出这个圈子,才知道我们不懂什么。这样让我们想到了儿子的未来,所以我一定要儿子出去,要他看看什么是我们不懂的东西。”

家长三:高二S同学妈妈

S同学来自黑龙江省某重要经济城市学校普高,现在高二,正从高一寒假开始,每个寒暑假来北京,从托福一路杀到美国高考,现在正在为第二次美国高考(SAT)奋战。

我一直感动于,在春秋季回到自己的城市后,虽然身在普高极高的学习压力之下,S同学妈妈也一直鼓励和监督S同学在周末跟着我们的线上课一直学习。我问到S妈妈为什么送S同学出国,她也是写了很长(1718字)的文档给我,开篇第一句就是:“送孩子出国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不是追赶潮流,我只希望孩子活出鲜活的自我。”

S妈妈讲起送孩子出国想法的源起由来:

“记得孩子2岁半的时候,在小区玩耍时用小砖头画出了两排锯齿线,他告诉我这是大灰狼。我知道孩子在用画笔表达他的思想,于是我把他送进了少儿绘画班。第一节课,老师让他临摹一只乌龟,尽管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画,但是老师只允许他照着原版画,整整一个小时都在画这只龟。这种固化思想的教学方式是我不能认同的。”

“学前班时,做为元旦联欢会小主持人,孩子临场应变能力和较好的歌唱能力,让音乐老师喜欢上了他,他也开始跟随老师学唱歌。在第5次课的时候(每周一节课,一节课40分钟),老师跟我交流了孩子的情况,认为孩子接受能力较差。而我认为:才5岁,仅上了4次课,这个结论为时过早。这种急于求成的想法不适合培养幼儿,况且,老师当着孩子面前给予他这样的评价,这种教育方式是我不能认同的。”

“高中学习辛苦忙碌,但是他仍不放弃自己的喜爱,他关注体育赛事、甚至研究体育产业,从一个球星的成长历程到一个球队的成长、运营,他越来越有自己的观点,他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国内传统教育模式就像是用一把标尺丈量所有孩子,看着他逐渐压抑自已的本性,这令我们很苦恼。当我们与身边有经验、有经历的家长、学生沟通交流,与教育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出国的目标就越来越清晰。”

“出国留学只为能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土壤,我们只希望孩子能活出鲜活的自我,毕竟世界是多彩的。”

家长四:高一F同学爸爸

F同学来自北京某中学国际部,现在高一,正在为去美国的第一战TOEFL(语言水平考试)奋战。

F爸爸坦然,孩子走上出国这条道路是偶然的:

“她本来在某区最好的中学,而且应该能直升本校高中重点班。经过高三的冲刺,我估计她很有希望考入国内比较好的高校。根据孩子的特点,她并不是非常适合国际方向。首先,她适应高考的体系,各科成绩均衡,相对来说,由于一直吃老本,不学不背,英语倒是比较弱。性格上,这个孩子以前特别乖,缺乏探索和竞争精神。”

F爸爸好不容易做了决定,没想到,遇到的困惑其实比当初决定的时候可能还要多:

“孩子明确了上国际班的打算。但是,家长这边又有了顾虑。首先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夫人的不支持。原因只有两个:舍不得和没必要。舍不得就不用多解释了,闺女是心头肉。没必要是说,一个女孩子,没必要让她那么累,以前也没逼她刻苦学习、上课外班,一直优哉游哉的。现在干嘛要让她在不擅长的领域去拼搏。一次,孩子妈看到闺女能力的进步,不喜反悲,曾经幽幽地感慨:我们在努力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不过,给我的文稿最后,F爸爸还是很坚定的说:

“我也曾动摇,不过,理智告诉我,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其实是一种无情的想法。作为家长,当你有了国际化的视野、有经济能力把孩子送到教育更先进的国家读书,由于怕孩子因此而得到离开你的机会,你就剥夺孩子闯世界的机会,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我不指望闺女成龙成凤,也不迷信国外的月亮更圆,我只是希望她能更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个素质高雅、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家长现在所做的,其实仅仅是给她一个选择的机会。大学毕业,孩子已经成人,选择在哪里生活工作,命运掌握在她自己手中,而不是盲目接受。”

整理完四位家长给我的答复,我想,这就是新一代出国党父母的心里话。几年后,我可能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经历这样的悲喜,我很感谢四位家长给我的这些感动和启发。

无论选择什么样道路,给孩子力所能及做好的,是做父母的共同的心声。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所经历的喜怒悲欢,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们的良苦用心,珍惜,感恩。

最后用Q妈妈的一段话来做结语吧:

“一年来,无数次想念孩子寑食难安,无数次担心孩子的安全悄悄落泪,无数次质问自己就这一个孩子为什么要给她如此大的压力,但我的答案里从来没有‘后悔’二字。孩子的进步和变化让我相信,漂泊海外的大学生活,让孩子在接受先进、扎实的通识教育的同时,会锤炼出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性格,并在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之后,多一个人生方式的选择。这些,将会成为她一生的财富,远比书本和学校教育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