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华人中藏龙卧虎,此话一点不假。2007年夏季的一天,我陪同几个北京友人,乘坐一辆华人旅游大巴去华盛顿旅游,车上都是华人,大家虽素不相识,但因同文同种,旅途中也能谈天说地,笑语横生。一个中年人的谈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言语不多,但言简意赅,常能一语中的。我猜测他是名教师,中途下车休息时,我主动上前与其聊天,他果然是教师,而且是纽约理工大学的教授,名叫刘贤方。就这样在车上相识,我和他开始交往。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才知道他的人生经历非常艰难曲折:他从早年的一个下乡知青,一路奋斗,考上大学,出国留学,读硕读博,进而当上教授,直到成为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他的奋斗经历让我肃然起敬。
1970年,刘贤方教授读初中一年级时遇上知识青年下乡,17岁的他从上海下放到江西农村,在那里度过了9年艰难岁月,吃尽苦头,最苦最累的农活他都干过。直到恢复高考后,他靠自己的努力于1978年进入江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学习。1982年底,刘贤方出国留学,又经历了许多波折,凭借非凡的毅力,先后获得了阿克伦大学( University of Akron)的MBA硕士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他的博士论文获得国际商学会1993年最佳博士论文奖,并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他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只是在美国生存的第一关,就业才是更重要的。刘贤方博士毕业那一年,正好碰上美国经济衰退,高等教育的就业市场很差,很多美国人都找不到工作。但他经过多方努力,在大学找到了教职。
至今刘贤方仍然清晰地记得他的第一堂课,他说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经历。国际商学原理是商学专业的共同课程,所以是一个大班的课。上课那天,他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鼓起勇气向下面听课的学生望去。那是个梯形大教室,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一百多名各种肤色的学生。站在那里刘贤方两条腿在微颤着,教室里有冷气,他却出了一身汗。开讲后,他都不敢以手势做辅助,因为他的手在发抖,如果举起手臂就露馅了。他把要说的话都写在纸上,而且全部都背下来了,但还是很紧张。为准备第一堂课,他花了很多时间,内容也很充分。当他把准备好的话都讲完后,只花了一半的时间,又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说了。这时他灵机一动,告诉学生们,因为这是第一堂课,所以提早结束。
他说,第一次当老师,在美国大学为学生上课,压力极大。但是压力也成了他的动力。每堂课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很快,他就克服了上课的紧张情绪,站在讲台上也越发自信了,只要列出一个提纲,就可以开始讲课,时间也掌握得比较好。即使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授课环境,也应对自如,而且下面听众越是多,刘贤方越是感到兴奋,发挥得也越是精彩。刘贤方自己都有些奇怪,因为不少美国教授也坦承,在讲授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时,都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可刘贤方完全没有。他认为自己的性格其实是比较腼腆的,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或参加公共社交活动时,都会紧张。可当他一登上了讲台,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可以滔滔不绝,完全不感到害羞。他自嘲,现在上课已经到“炉火纯青”、“厚颜无耻”的境界了
刘贤方在对我讲述他过去经历的时候,低调而且谦虚,他一再强调自已是普通人。他说:“老实说,我承认自己不是成功人士,也没有特殊贡献很多海外华人的成就远在我之上。”我不认同他的这种说法,因为他的奋斗与成功,是千千万万年轻学子的好榜样。而且,他成为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及院长之后,为推动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交流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自称普通人,没错,所有人,包括那些领袖人物和名人,一出生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为了成长进步,付出了许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比如,来美留学,因为英语底子差,于是他废寝忘食,天天苦读英文,不到半年,发现自己进步了,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了,从此学业突飞猛进。
现在,刘贤方教授除了活跃在美国大学的讲台,每年都要抽时间回到中国,和国内的大学合作办学,把自己的热情和知识,奉献给祖国
刘贤方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从下乡知青到美国教授》,在中国出版,甚受欢迎。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回顾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展示了普通人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他提出“三点二法求一本”的刘氏人生兵法即以目标、毅力和态度为条件,辅之以定向、取舍的竞争策略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新颖观点。指出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明确的目标,加上努力奋斗,就可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