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春:忙碌的安排《神秘园》与《中学生天地》

发布日期:2022-06-16 05:15:42 阅读:0 作者:

我的学习开始步入正轨,对这里的很多套路也开始适应了,对曾经最让我不舒服的做作业方式也习以为常了。这里老师布置回家作业与国内不同,国内每天布置作业,第二天就交,作业量很大,但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总能对付过去,实在来不及了第二天把同学的作业拿过来抄一抄也没多大问题。这里则完全不同,作业并不算多,一般也就一星期一次,但会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布置给你,老师也从不来催,不上心的话,到时候就忘了。你不交作业,老师也不来批评你,就把你的账记上了,这些作业都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期末跟你算总账,到那时候,你已经后悔莫及了。

作业的形式多半是论文式的,虽然根据每次作业的大小,叫法不一样,但基本上没有死的作业,都是需要你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提出自己见解。老师似乎并不怎么关心你的见解是否正确,他更在意的是你有没有查找资料,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有没有提出具有新意的见解。这样的作业,你想抄也没办法抄。英语和社会学等文科方面的课程,这种要求就更明显了。

我的英语虽然还不够好,但因为我的作业往往有比较多自己的东西,甚至异想天开的东西,所以,每次作业成绩都还不算差。然而,英语基础毕竟是我的软肋,我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但要在短期内提高似乎也有难度,特别是肚子里词汇量太少,很多时候会有那种有话说不出的感觉,这是挺痛苦的事

我跟伍德伍兹和德克森聊起这个问题,她们建议我去多读一点课外的文学作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于是,我便去图书馆找对我路子的书。

这里的图书馆系统非常健全,除了自己学校里有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外,温哥华市的公共图书馆更是庞大。它在市中心有幢图书馆总部大楼,宏大而漂亮整幢建筑像一个书卷的造型,是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除此之外,它在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分部,而且所有分部之间都是联网的,有点像国内银行的通存通兑业务。

其实,来到温哥华不久,我们全家每人就都办了一张免费的借书证,随时可以借阅,只是因为英语水平的缘故,借书证的使用率并不高。现在,我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了。我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里寻找我既能读得懂又感兴趣的书,找到一本(| NVISIBLE MAN(隐形人))的缩写本,这是我自己找到想读的第一本英文书。借回家来以后,没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就把它看完了,自我感觉不错。我把我的阅读体会跟伍德伍兹聊了聊,她让我别得意,应该去读《隐形人》的原版。

我又去图书馆,在我找到《隐形人》原版作品以前,我先发现了《与狼共舞》,这本书也是我知道而且想读的书。拿起(与狼共舞》一翻,我退缩了。这本书足有一寸多厚,而且里面的文字密密麻麻,一眼扫过去至少有三五个不认识的单词。犹豫再三,我把它插回了书架,这时,它边上的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抽出一看,书名叫( MYSTIC GARDEN),我知道它应该叫《神秘园》,这本书的中文版我见过,也断断续续看到过由它改编的动画片,所以一直想要读它的。看到这本书,我有一种惊喜的感觉,还有一点亲切感。拿在手里,虽然也有(与狼共舞)那么厚,但它里面的字号似乎要大一些,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种要征服它的欲望,没再多想,我就把它借了回来。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天利用睡觉前的时间读一些。一开始确实有很多生词令人生畏,但我硬着头皮读下去,读到关键的生词查一下辞典,慢慢地,我开始被书里的情节所吸引,渐渐忘记了生词。我不知道是我的水平提高了,还是小说的魅力所致,反正我已经没有一开始那种痛苦的感觉,而完全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我居然把(神秘园读完了,这时候,我心里涌上一种登山时终于攀到山顶的胜利感,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感。我感到特别得意,我终于完整地读完了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小说。在我心里,《神秘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我开始为自己开列计划中要读的英语小说清单,那本《与狼共舞》也在这份清单之中。

BⅢ在这里谈到了一个在国内与国外学习差别很大的地方。总体来说,国外的学习资源丰富,环境宽松,倡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他的收获一定比在国内大得多。但是,由于这里的学校和老师几乎不会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要求学生,所以,如果学生不够自觉,他是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现实是,目前从国内出去留学的很多留学生,往往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不太理想,估计无法进入像样的国内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仰仗定的经济基础,把孩子送到国外,认为国外各方面条件好,门槛较低,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新的平台。其结果,多数孩子在国外适应得并不好,或并没有学到该学的东西,其原因,这是很重要的方面。

因此,我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在国内学习基础好,求知欲强,自我拉制能力好的学生更应该早一些出去留学,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应该更迟一些,待他们成人懂事以后再出去留学则可能更有收获。与此同时,父亲却在为我担心另一件事。

在他看来,我的英语问题已经不必太担心,完全掌握它只是迟早的事。他担心的是我的中文。他知道,像我这样的年纪把中文全部丢光是不会的,听、说、读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今后长期不用中文写作,我的中文水平肯定要退化。

他对我说,今后不论我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作,我的优势就是同时具有良好的中文和英文水平,如果把中文放弃了,我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能是一个不尴不尬的“香蕉人"。同时,他认为,写作的技巧是相通的,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帮助我提高英文的写作能力。我知道他的话是对的。

这时,正好有一个机缘。一本专门面向中学生的杂志《中学生天地的编辑与父亲的一位朋友聊起,想组织一些中学生在国外留学生活的稿子,父亲的朋友便推荐了我。于是,父亲要求我每个月为《中学生天地写一篇稿子,谈谈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看起来一个月一篇稿子并不算多,但因为我的心思并不在这个上面,而且替国内的杂志写稿子框框很多,所以我并不太乐意做这件事,但我也知道父亲这是为我好,而且国内很多同学想投稿到这家杂志发表,人家还不一定采用呢。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件事答应下来了。以后,我坚持为《中学生天地》写了一年多的稿子。再以后,父亲看我事情也确实多,没再强求我,我自己又没有激情,所以这件事就慢慢地自然消亡了。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中学生天地》,通过为它写稿子,我自己也感觉到写作水平—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得到了提高。而且,这还促使我心血来潮的时候,也为温哥华的中文报纸写了几篇我有感而发的文章。我相信我今后会一直用中文写些东西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吧

真是一件令留学生家长们纠结的事情。孩子们适应西方文化或英语不好要担心,适应好了又担心会把中文荒废,特别是对较早送出去的小留学生而言。的确,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要想出类拔萃,的确需要学贯中西、兼容并蓄。家长们要把孩子送出去留学,所谓贏在起跑线上,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挤那座“独木桥”,另一方面,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兼容并蓄吗?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家长的纠结。为了在这个纠结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分析,而且也有BⅢ的实际例证,我认为,选择合适的留学时机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合适的时机就是初中毕业前后。这个时候的孩子中文能力已经基本稳定,即使丢失一些也不会全部丢失,恢复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时,他们又有较强的适应新语言、新文化的能力,不会感觉太困难。